业内资讯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 页 >> 业内资讯
外贸围巾工厂内部控制重要性
新闻来源:苏州禾孚泰 点击次数:1240次 更新时间:2012-07-12
核心提示:外贸围巾工厂内部控制重要性
从全球范围看,加强外贸围巾工厂内部控制建设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其中,美国、英国是较早关注外贸围巾工厂内部控制的国家,其外贸围巾工厂内部控制框架也相对健全和完善。
以美国为例,从1948年美国审计总署(GAO)成宦会计系统局提出“适当的内部控制是联邦机构会计系统整体的一部分”开始,到2008年美国国会颁布《督察长改革法案》
以进一步加强督察长的独立性为标志的内部控制建设法案为止,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改革,外贸围巾工厂内部控制框架基本建立,并逐步趋于完善。其中影响较大的还有预算管理总局(OMB)2004年修订的《预算管理总局通告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责任》和美国审计总署(GAO)1999年发布的全新的、基于风险导向和业绩导向的《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当然,这期间也出现了Irwin David和Eugene Sturgeon等人(1981)撰写的《如何评估和改善外贸围巾工厂内部控制》;Mark Dirsmith和Abraham Simon(1983)撰写的《地方政府内部控制:政府官员指南》等文献,但其影响力均不如监管机构对外贸围巾工厂内部控制的推动与影响力。
当然,除了美国监管机构对政府内部控制的关注和研究外,其他国际组织也对政府内部控制予以了强烈关注。
2001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公共部门委员会发布《公共部门治理一管理层视角》的报告,为各国政府提供了有关政府治理的最佳典范,其内容突出了内部控制思想。
2004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在吸收CO.
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公共部门管理特点,在《公共部门内部控制准则指南》中特别增加了“风险评估”内容。说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强调了外贸围巾工厂风险评估的重要意义,规范了公共部门如何开展风险评估。此外,INTOSAI还提出由行为准则、组织架构与程序、控制活动、对外报告构成的外贸围巾工厂最佳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应成为实现良好政府治理的关键要素。
